2021年7月19日,“新技术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高层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商务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信息楼526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上海市外文学会、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共同主办,上海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上海创凌翻译服务有限公司、中语智汇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协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承办,试译宝提供技术支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于雪梅、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叶兴国出席典礼并致辞。资深翻译家、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专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黄源深,上海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柴明颎,全国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冯庆华等20余名翻译界专家学者,语言服务行业代表,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全国各地的获奖学校师生代表,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共100余人参加典礼。
于雪梅代表学校向大会致辞。她首先向出席典礼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向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并重点介绍了学校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外语学科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以及学校在商务翻译领域的卓越人才和突出贡献。她指出,在全球化和世界交流发展的新时代,翻译工作者们肩负着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崇高的使命和责任,不仅要向中国翻译世界,更要向世界翻译中国。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将翻译学科建设与学校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科建设成果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积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促进翻译学科的多元、特色发展,为国家的对外开放培养更多的优秀翻译人才。
黄友义在致辞中肯定了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在赛事组织、会务服务、论坛筹备等方面的辛勤付出与显著成效。他指出,商务翻译所涉及的决不仅是经济贸易,还涉及政治、法律法规、国际关系、国际市场竞争、国际话语权多个领域,商务交流涉及讲好中国故事,介绍中国产品、传播中国技术、推广中国创新、实行中国标准等,因此商务翻译大赛的举办非常有实际意义和辐射作用,希望能继续办下去。针对新技术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培养,他提出三点思考:一是翻译专业教育要服务“双循环”;二是翻译教育要培养堪当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三是翻译教育要主动适应新技术革命与教育教学改革。最后,黄友义强调指出,新时代呼唤高质量的翻译教育,也给翻译研究、翻译教育和翻译实践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会。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历史提供的机遇,抓住机会,挑起自己的历史担当。
叶兴国介绍了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的基本情况,高度肯定了本次商务翻译大赛的信度和质量。他指出,本次大赛的宗旨与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与教育部“抓专业质量、抓课程质量、抓教材质量、抓技术水平”的要求也高度契合。他指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功能、师生关系、课程体系和教育体制构成的挑战正日益显现。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翻译专业和翻译课程是最有希望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实现多学科和现代技术交叉与融合,最有可能实现“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专业细分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希望本次论坛可以助力外语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翻译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信息技术和翻译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的学术成果。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温建平主持开幕式
随后举行了颁奖典礼,由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挂职副院长郭义主持。温建平代表组委会作《第二届全国商务翻译大赛评审工作报告》。她从大赛简介、大赛回顾、译文评审和大赛启示四个方面对本次大赛作了汇报。
第二届全国商务翻译大赛3月19日发布首轮公告,5月 15日在线初赛,7月18日上午现场决赛。本届大赛累计报名15371人次(含国(境)外12人次),来自高校、中学、企事业单位等787个单位。经过7月18日第二届全国商务翻译大赛决赛,62名参赛选手从9629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参加了现场决赛。专家组最终评选出39名获奖选手,其中英译汉组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汉译英组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为感谢和鼓励大赛的组织和参与单位,组委会还评选出了优秀组织奖15家。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副院长单建国宣布优秀组织奖和获奖名单。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汉译英组)
三等奖(英译汉组)
优秀组织奖
随后,大赛一等奖获奖选手王航(北京外国语大学)、黄墨(上海大学)分别发表了获奖感言,分享了商务英语翻译的学习心得体会,以及对于今后的期待。
附:第二届全国商务翻译大赛获奖名单
特等奖(空缺)
*本文图片和数据转自“上经贸大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公众号。